今年7月9日至7月15日,中国传媒大学2016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的21名同学在中国记协、中央电视台和新闻传播学部4位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赴河南省兰考县和开封市开展为期一周的国情实践调研活动。本次国情实践调研得到了中宣部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大力支持与关怀,得到了兰考县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国新班同学们利用这次宝贵的机会,走出课堂,深入兰考,了解开封,扎根基层,围绕党的群众路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调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收获了一定的思考。
实践活动回顾
加强党性学习 传承焦裕禄精神
国情教育实践开始的第一天,兰考县委宣传部侯永胜同志为国新班同学作关于《从焦裕禄事迹宣传看新闻记者的党性观念》的专题讲座。国新班全体学生对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有了全面的了解,并结合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与新闻传播实践,深入学习、思考焦裕禄精神。
7月10日上午,国新班全体学生参观焦裕禄纪念园、纪念馆,缅怀焦裕禄同志,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在焦裕禄同志雕像前,学生代表向焦裕禄雕像进献了花篮,全体人员向焦裕禄同志雕像三鞠躬后,面向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随后,同学们一行参观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认真观看展厅的展品和图片,仔细听取讲解员对焦裕禄同志生平事迹的介绍。
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曾两次乘专列到兰考视察,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同学们沿着黄河大堤,参观毛主席专列经过的铁路线、黄河纪念亭以及焦裕禄当年在东坝头栽种下的“焦槐”;了解焦裕禄同志当年是如何肩负着中央的殷切期望,抗击内涝、风沙、盐碱这“兰考三害”;在昔日“第一风沙口”、今日绿色大粮仓的对比之下,同学们了解到焦裕禄同志如何集人民群众智慧,创造“贴膏药”(翻淤压沙)、“扎针”(种草植树固沙)的治沙良方,并以实干赢得了人民的爱戴。
践行群众路线 触摸基层脉搏
中国传媒大学2016级国新班师生此行深入兰考和开封、扎根基层,实地走访兰考县县城乡村、开封市,了解国情,达到了“走出去、沉下去、融进去”的实践效果。
7月12日,国小新成员们来到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并深入张庄村的日常生活,对张庄村的村民和村干部们进行采访。国新班同学们分成五组,分别以“养鸡大户的致富经”、“80后‘第一书记’”、“食用菌生产基地的落户之路”、“对虾养殖的新思路”、“村民的心声”为选题,在村中进行了采访拍摄,共完成了六条视频制作。
国新班师生此行还走入兰考县电视台,开展“红色1+1”主题活动,同学们向兰考县电视台捐赠了精心挑选的图书。兰考县电视台副台长和多名频道总监与国新班学生沟通交流了当今媒体环境下县级电视台的发展状况、难点和困境。
观察城乡经济 探索脱贫致富路
2017年3月27日,河南省宣布兰考县正式脱贫,率先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中国传媒大学2016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实践团在兰考期间,深入兰考,了解兰考脱贫发展情况。7月11日当天,同学们走访了兰考县文化交流中心民乐展厅、兰考县展览馆、兰考县扶贫攻坚纪念馆、兰考县刘岘纪念馆、焦裕禄亲手植下的“焦桐”、兰考城市会客厅、河南中州乐器厂、河南沐桐环保有限公司以及富士康技术集团兰考园区。
7月13日,同学们还来到位于开封市的中联重科工业园、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分别进行了调研采访。同学们实地探访了拖拉机装配车间和农机服务信息中心,并聆听了部门负责人的讲解介绍。下午,同学们来到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进行参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郑红英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里“二十二证合一”的行政审批制度创新、“四个五”行政审批新模式,还谈到了开封市在向发达地区学习过程中,各部门齐心,从大局出发的改革历程。开封市的行政审批制度创新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对开封乃至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实践活动成果
本次兰考国情实践期间,2016级国新班的21名同学全部积极参与。每天都有小组负责微信公众号推送、新闻稿写作以及实践团活动的影像记录,每个小组在活动期间共需完成1条微信公众号推送、1篇新闻稿写作、以焦裕禄精神为核心的张庄村拍摄短片以及1条符合CGTN播放标准的英语视频新闻。
1、视频新闻:提升镜头叙事能力
7月9日至7月15日,一周时间里,五组同学分别制作完成了数条高质量的视频新闻。具体如下:
来自CGTN和记协的老师对同学们采访拍摄的视频进行了细致的点评,肯定了同学们的努力,也提出了改进意见。
2、文字稿件:
文字稿件也是此次兰考国情实践的重要报道形式。同学们深入发掘兰考县的新闻资源,真正深入村民生活,共完成6篇微信推送文稿、6篇新闻稿以及21篇个人心得。具体如下:
稿件体裁 | 标题 |
微信推送 | 《兰考第一天|我们在路上》 《兰考第二天|重温焦裕禄精神》 《兰考第三天|探访兰考特色产业》 《兰考第四天|采访张庄脱贫经验》 《开封第一天|创新引领发展:探访开封中联重科工业园、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 《非遗传承在开封|刀版纸墨印年画,一针一线绣汴梁》 |
新闻稿 | 《中传国新学子赴兰考开展国情教育实践活动》 《学习焦裕禄精神》 《探寻张庄村民致富路》 《80后第一书记王卫》 《创新引领发展——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改革纪实》 《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正当时》 |
个人心得 | 每人一篇,共21篇 |
在走基层报道的实战中,同学们在新闻点挖掘、新闻事实相互联系、报道角度的选取等方面都有了深刻的体会,也对新闻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三、实践收获体会
1、传承焦裕禄精神
对于90后来说,以前只在课本里学习过焦裕禄的先进事迹,这么多年过去,焦裕禄精神似乎已经鲜有人提。然而当同学们来到兰考,才发现焦裕禄精神是兰考人民的一笔精神财富。焦裕禄身披外衣考察的经典铜象、焦裕禄亲手栽种过的树林以及曾和焦裕禄有过联系的人,都依然向来人述说着这位人民的好书记、党的先进工作者生前的感人事迹。焦裕禄没有被忘记,焦裕禄的精神仍然在兰考这片土地上传承。
2、感受新农村建设
兰考今年初宣布脱贫,通过实际的走访,同学们发现这里的许多村子都建立了农业合作社,各种水果大棚、农禽养殖良好发展,农民们不再单纯地种地或者外出务工,经济上有了更多的收入来源。农村的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便民服务点、老年活动中心一应俱全。政府的扶贫政策也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直接把钱送到困难农户手里改为帮助农民发展新型农业,让农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由“输血”变“造血”。这就是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中国最真实的国情,中国的贫富发展不均衡是现实,但国家、政府正在加快努力改变这一面貌。
作为国新班的学生,要想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就必须自己先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兰考之行就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同学们真正了解了农村的新面貌、新发展。
3、触摸淳朴乡情
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最好的办法,便是深入地了解当地的人,从他们的叙述中解答我们的疑惑。在寻找采访选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学习了河南口音的问候语,挨家挨户地寻找我们的采访对象。
在实践过程中,年长到90岁的老奶奶,年幼到仍未上小学的孩童,从儿子刚考上西安高校研究生的小学教师,到街坊间口口相传的养鸡、养蒜大户,在他们的讲述中,我们逐渐明白了在政府的扶持和张庄人的勤劳奋斗下,他们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张庄人民自己的幸福之路。
4、思考“走转改”的意义
2011年8月,针对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些不良现象,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五部门召开新闻单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工作会议。
身为国际新闻专业的同学,更应该践行“走转改”的号召。对于国新班绝大部分同学来说,农村生活离自己很远,更多的是存在于报道、想象和远方。这次暑期实践为同学们提供了下到兰考的田地、走进村民的屋子的宝贵机会。只有深入农村,了解中国乡土文化里的精华,看到我国最普通的人民的生活,看到国家政策在基层的农村如何落实和履行,看到在政策支持下人民如何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这些未来的国际新闻传播者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风采,讲述更加生动的中国故事。